課程活動
碩士班

111-1地景建築碩士班進階規劃與設計(一)-永續經營、多元思考
2022.12.27
「東四、東五及威海營區周邊地區再生規劃工作坊」-透明的港口
中原大學地景建築研究所的設計課一直以來帶領來自不同領域的學生激發想像與創造力,每個學期的課程都是一場新的體驗。
碩士班一年級的課程,帶領同學以地景建築規劃設計的角度進行對地景永續經營、多元思考,讓這些不同領域的學生能開始對於地景規劃設計提供不一樣想法。在研究所的訓練不只是一昧地進行地景設計與細部設計,開始以更大的地景尺度思考地方整體性的規劃與治理,在這些過程中會需要不同的專業領域進行討論,彼此激盪想法提出方案,也作為進入地景研究所的學習前哨站。

110-2地景建築碩士班微型課程-地景新視野
2022.12.25
跨域思維創新,開啟地景新視野
地景的概念與地景專業發展隨著社會、經濟、文化以及各種新興環境議題與環境價值觀念而持續演變。過去傳統的「景觀」專業認知與內涵,包括概念上或方法知識上可能不足以充分回應當前新的地景環境以及社會經濟發展情勢下的需求。有關「地景」的專業介入,已從過去以形式性、視覺性、實體性、靜態性的外部環境為主的內容,大幅擴充了知覺性、意涵性、敘事性與動態經營的因素。此時以先前 的「景觀」認知為基礎的各種專業手法與知識技術,特別是強調以訴諸實體工程為解決手段的各類規劃設計手法,逐漸無法因應這些新的地景認知與新的社會經濟發展演變之下的地景訴求。

105-2地景建築碩士班進階規劃與設計(二)-地景規劃與經營
2022.12.15
在中原大學地景建築系下學期的進階規劃與設計(二)課程將帶領同學進入不一樣的思維模式來思考地景經營,過往在大學部所受的訓練多集中於『地景空間』的規劃設計,但有時這樣的規劃設計思考方式,如同提筆在圖紙上對土地進行大刀闊斧式的分割劃地,而在中原地景研究所的課程裡將會讓來自不同領域的研究生,提出自己的觀點進行對地方經營的思考,帶領學生跳脫圖紙提出策略性的地景經營思考。下學期的課程目的是讓同學們領會『地景』,目前專業界對於何謂「景觀」的認知已脫離過去只是風貌綠美化或實體環境營造的印象,逐漸朝向「實體性、知覺性、動態性」之複合內涵,並以「地景」來表達此一概念,意謂著推動地景動態經營之重要性,同時達到對在地地景特質與在地的永續發展(sustainable local landscape and development)。

105-2地景建築碩士班微型課程-地景新視野
2022.12.11
用影像呈現耕耘宜蘭壯圍的心田故事
學生進入宜蘭壯圍,用地景的思維說出地方的心田故事,中原地景建築研究所,希冀培育永續經營的人才,進入研究所之後的學習,不單單是在空間圖紙上要有敏銳的理解力,更是要對地方人文環境更加的深入及關懷,與地方一同成長與經營。
本次學生從 壯圍奶奶家出發,認識周邊的農田、農夫、社區朋友們,如何用友善環境的理念來耕耘壯圍土地,在壯圍地景的價值裡,耕耘的不只是農田,更是在地生活人們的心田。
大學部

111-1植栽設計
2023.02.01
植栽設計在地景及景觀設計領域當中,是一門重要的學科與知識,不只是要了解常用的地景、景觀設計植物之外,更要了解植物在地景中空間營造的重要性。在111-1植栽設計的課程當中,由地景建築系許宜珮副教授、蔡靜嫺(外聘老師)、方貞文(外聘老師)帶領學生,以設計學院前的空間進行校園植栽設計,當中最重要是訓練學生運用校園常見植物,運用植物營造空間氛圍。在植栽設計的過程當中,老師們會引導學生進行空間設計及植栽設計,讓學生了解植栽設計的過程當中,對於空間環境氣候的掌握與分析之外,也必須了解什麼樣的空間環境適合搭配什麼樣的植物,而不是隨意設計。因此,在引導的過程當中,學生透過平面圖、剖 面圖、植栽配置圖、植物空間模型的訓練,理解在地景空間環境中該注意哪些事物。

111-1環境體驗
2023.02.01
中原地景建築系對於剛踏入地景、景觀領域的學生,會由老師們帶領學生認識環境、體驗環境,增加學生對環境的認識。用這樣的方式來讓學生們體驗生活,觀察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讓學生在生命經驗上對與地景中的生命萬物一起成長:讓同學接觸不同的使用者(生物)、不同的環境,透過共生生態環境的概念,反思自己的價值觀、生命和環境的關係;學習尊重空間中與不同地景中的各式各樣的生命;從環境體驗中留下對空間經驗的觀察紀錄,並透過與同學的討論得出共同對環境的見解及成果。繪製環境觀察剖立面、建立自身對於環境元素觀察的基礎、以及人與時間、空間交互作用的成果。